封神演義接龍
我們傾盡全力,一本正經(jīng)的胡說八道
——寫在燕山書社評書《封神演義》之前
汪奉謙(燕山雪)
“古今有可信者,經(jīng)史綱鑒之書是也;有不可信者,《齊諧》、《虞初》、《山海》之書是也;若可信若不可信者,諸子小說、陰陽、方技、術(shù)數(shù)之書是也。”這是明金閶舒載陽刊本《封神演義》小說的序言。
序言作者言下之意,《封神演義》就是這樣一本介于可信和不可信之間的作品吧。武王伐紂,商周易代,大抵歸于可信;至于書中人物各顯神通,法術(shù)縱橫馳騁,法寶琳瑯滿目,大概就不可信的很了。然而一部封神,最寶貴的東西,并非其信,反而恰恰在于它不信的部分,在于它天馬行空的仙道斗法,在于光怪陸離的奇瑰想象。
武王伐紂在原著中,被賦予了王朝更替的典型意義,“有道伐無道,無德讓有德”是對這場戰(zhàn)爭的高度概括。縱觀整部封神,最為人稱道的,還是由各路神仙共同演繹的由各種法術(shù)法寶支撐起的魔幻世界。《尚書·武城》曰:惟爾有神,尚克相予,以濟兆民,無作神羞。這大概是關(guān)于周武王請求神明的力量協(xié)助自己完成伐紂大業(yè)的最早記錄,也可以認為是《封神演義》故事中神魔色彩的源頭。成書于先秦的《太公金匱》中則記載著武王召五神和太公射丁侯的傳說,就幾乎可以認定是演義小說中陸壓道人射殺趙公明的故事原型了。
《封神演義》沒有被列入“四大名著”的行列,從文筆和立意去分析,不無道理:它述廟堂之謀算,不如三國;寫江湖之酣暢,不如水滸;敘兒女情長,不如紅樓;狀精靈之傳神,不如西游。但是,我們不妨從一個層面去解讀《封神演義》——它是一部關(guān)于華夏先民的傳說,講述的是華夏民族的“諸神之戰(zhàn)”,它是中國的《荷馬史詩》,中國的伊利亞特和奧德賽。
至于我與《封神演義》的緣分,除去學齡前朦朧的動畫片《哪吒鬧海》,比較清晰的記憶要從小學說起,其中不甚系統(tǒng)的片段式的回憶是大約三年級的時候參加中日青少年的友好交流活動,內(nèi)容之一是觀看京劇和能劇共同演出的《哪吒與海燕》,故事內(nèi)容早就記不住了,但是華麗的舞臺效果,精彩的武打場面,至今記憶猶新;比較系統(tǒng)的記憶則大約是五年級的寒假,放假前從學校圖書館借閱了一本《封神演義》原著,假期時在家翻看,半文半白的敘述,當時的年紀讀起來也有一些似懂非懂,但是長著翅膀的雷震子,會遁地術(shù)的土行孫,三只眼睛的楊戩,蓮花化身的哪吒,他們的形象不同于以往讀過的小說中的任何人物,他們的形象都被深深地烙印于我的腦海當中。
第一次講封神故事是在高中的時候,午休期間給同學講故事,大約將封神濃縮成了12到15回講完,居然很受歡迎。第二次比較大段落的講封神故事則是自己22歲大學畢業(yè)那年,去河南參加馬街書會,以今天略有寸進的水平回頭去想當時自己尚顯稚嫩的演繹,自然不值一哂,但是千數(shù)塊錢的勞務(wù),卻著實解了當時囊中羞澀的燃眉之急,讓自己順利返京。
2017年4月,我和幾個志同道合的朋友組建了燕山評書研究會。為了我們這樣一群愛好者,能在一起做一點有溫度且樂于從事的事情,經(jīng)過協(xié)商討論,大家決定先用封神試水。這大約也是我第三次與封神故事結(jié)緣。
關(guān)于《封神演義》的版本,根據(jù)《中國通俗小說書目》的記載,主要有三種,分別是明金閶舒載陽刊本;周之標序本和褚人獲作序的四雪草堂訂正本。以后的種種版本,總源于此三版。關(guān)于封神的原作者,又有五種說法,影響最大的當屬許仲琳和陸西星。突然要插進來如此一筆,其實既不是我們有意做些考據(jù)的學問,更不是在這兒掉書袋,只不過是要闡明一下故事的版本和版權(quán)的問題。有許多評書界的前輩都演播過封神,我們無意與前人一爭高下,更沒有采用其中任何一家的底稿,而是依據(jù)原著,自行改編,如果有人認為侵權(quán),那也應(yīng)該是許仲琳和陸西星他們?nèi)テ鹪V我們。用我們自己的話說:說這個封神啊,我們是很嚴肅的,一本正經(jīng)的胡說八道。
我們采取的錄制方式,是以原著為藍本,個人依據(jù)興趣認領(lǐng)回目,在大榫卯不脫離原著的前提下,齊頭并進,同時錄制。這樣做的好處是易于成型,問題在于小細節(jié)難免有所出入——當然需要明確的是封神原著本身就存在這樣的缺點,因為章節(jié)原因,原著的大架構(gòu)出現(xiàn)了各種重復(fù)情節(jié),各種細節(jié)也存在前前后后的矛盾與疏漏,這不能不說是一個遺憾——任何一種方式都有利有弊,我們也在探索中前進,不斷地發(fā)現(xiàn)問題,再不斷的努力修正。
這次《封神演義》的錄制,得到了方方面面的支持。燕山評書研究會的群友當中,有一位“追逐太陽的貓”,貓兄熱情洋溢,提供了自制的“老賀頭”香辣醬作為獎品,代表我們的燕山評書群給每一位參與錄書的演員提供了一份小福利;此外他還專門邀請自己家有書法特長的親戚手書書名。我的兩位朋友也熱情的幫我題寫了書名的另一個版本和繪制封面插畫。在此對大家的鼎力支持,一并致以誠摯的謝意。另外,我還特意邀請家慈,演唱90版電視連續(xù)劇《封神演義》的片頭曲《神的傳說》作為我們的主題曲,也希望借此帶給大家一些美好的回憶。
燕山評書研究會第一季的評書接龍《封神演義》,選取原著前30回的章節(jié)內(nèi)容進行錄制,錄成評書52集。錄制過程得到了各位署名演播者的鼎力支持。欣然受命勇挑重擔者有之;加班加點臨時救場者有之;一絲不茍認真寫出底稿者有之;打長途電話與前后錄播演員溝通者亦有之。
當然,由于時間的緊迫,水平有限,我們的能力也存在著這樣或者那樣的欠缺,第一季的“封神”難免存在很多的遺憾和不完美,但是正如標題所言:我們傾盡全力,一本正經(jīng)的胡說八道。兩個月的錄制,從歲末進行到年初,燕山評書研究會的成員們一同經(jīng)過,執(zhí)著于自己的熱愛,也體會著自己的“小確幸”,在新春佳節(jié)來臨之際,我們把這一季的內(nèi)容,連同我們最為真摯的新年祝福,以原生態(tài)的方式發(fā)布到網(wǎng)上,期待大家的聆聽,也歡迎各位的批評與指正。
燕山評書研究會
2019年1月
更多全部
有聲目錄
- 第十回 封神演義接龍 萬仙陣收三仙
- 封神接龍 第九講 萬仙陣 三教主降臨萬仙陣
- 封神接龍 第八講 破潼關(guān)聚兵萬仙陣
- 封神接龍 第七講 二圣解危難
- 封神接龍 第六講 余德施法子牙遭厄
- 封神接龍 第五講 潼關(guān)大戰(zhàn)
- 第四講 楊任破瘟癀
- 第三講 楊任下山
- 第二講 呂岳擺瘟癀
- 第一講 大戰(zhàn)穿云關(guān)
- 110 殷洪下山背初心 演播:燕山雪
- 109 子牙西岐逢呂岳 演播:燕山雪
- 108 鄭倫諫主守忠貞 演播:燕山雪
- 107 九公歸周明大義 演播:京西書迷
- 106 姜元戎籌劃攻心 演播:京西書迷
- 012 子牙朝歌賣笊籬
- 011 朝歌城子牙完婚
- 010 奉師命子牙下山
- 009 服哪吒父子修好
- 008 陳塘關(guān)父子反目
1.資源均為百度網(wǎng)盤鏈接分享
2.購買以后可以直接看到網(wǎng)盤鏈接
3.把鏈接粘貼到瀏覽器填寫上提取碼
4.把分享的資源保存到自己網(wǎng)盤里即可
5.用手機可以直接在網(wǎng)盤里直接在線收聽
5.不是百度會員的話只能每次保存500個文件
6.不是百度會員每次保存一個文件夾就可以了
有聲小說 » 封神演義接龍
